2022年12月2日上午,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研讨暨六校联合备课会在云端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市)、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所高校联合协办。会议分为开幕式、专家导学、示范教学、研讨交流、集体备课五个阶段,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艳东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丰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廖晓衡同志代表学院向论坛致辞,对备课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来宾、专家学者、参会代表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廖晓衡指出,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及时传递、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解学生思想之渴,尽思政课育人之责,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在具体融入的过程中,应抓住“快”“准”“活”“巧”四字诀,突出融入的时效性、精准性、灵活性和有机性。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授从融入原则和如何融入两个方面进行了导学。孙来斌教授指出推进融合要坚持“四个结合”的融入原则,即要坚持原理抽象和原理运用相结合、全面体现和重点把握相结合、内容融入与精神滋养相结合、统编教材和教辅资料相结合,并以“原理”课的具体章节内容为主线,阐发了教学中应融入的具体内容,重点阐发了“两个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等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问题。
示范教学环节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茜副教授展示。她以“走进马克思主义”为论题,从马克思主义源于哪个时代、它何以超越那个时代、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三个层面逐层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和价值。
在研讨交流环节,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华副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玲玲教授、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匡一副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主任钟志凌教授分别发言。李建华副教授立足调研数据,从学生的视角指出学生对推进融入的期待是什么,分享了四川大学目前已经做了什么,探讨了四川大学未来还要干什么三个问题。何玲玲教授以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为例,指出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程要讲清讲透、避免误读,要融汇贯通、顺理成章,要纵横扩展、统筹推进。丁匡一副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论题,提出了“从经典到经验”“从批判到建构”“从抽象到具体”的融入思路。钟志凌教授从总体要求、重点内容、具体章节融入建议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案。
在主题说课环节,北京理工大学莫小丽副教授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的学科专业、学校特色、科技前沿,讲授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贵州师范大学卢勇副教授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主题,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何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未来如何能“行”三个层面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融入的问题。西南大学唐斌副教授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主题,从“坚持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坚持人民至上”融入“原理”课的主要着力点、“坚持人民至上”系统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路径、“坚持人民至上”整体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强调了融入的理论性、重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最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华副教授进行说课点评和论坛总结。他指出,这次论坛立意深远、主题鲜明,教师们的理论有厚度、思想有深度、分享有特色,希望大家在教学中进一步注重整体性、注重生动性、注重比较性,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