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事务 >> 规章制度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筑梦工程”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 2023-01-02 18:00:23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  编辑:李心悦   审核:曾艳   浏览次数:

一、实施目的

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致力于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和竞赛项目,打造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深度、理论视野、理论水平的高质量科创项目,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二、培育对象

有较好专业基础,有志于参与西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官方举办的大学生竞赛项目(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或有志于进一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科研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学生。

三、培育内容

筑梦工程”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包括培育一批院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打造多支学生创新科研团队。

(一)院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培育

1.项目级别

“筑梦工程”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学生个人或团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畴之内,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项目级别为大创校级培育项目(院级),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由“筑梦工程”专家评审小组予以审定,各级别项目按照等级享受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

2.组织机构

学院设立“筑梦工程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科研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为科研秘书、教学秘书、辅导员;成立“筑梦工程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专家组”,由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担任成员,负责项目审核、级别评定、结项答辩。

3.项目申报

(1)创意新颖、目标明确、论据充分、方案合理、技术可行、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且预期成果具有考核性。

(2)内容符合教育部、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研究范畴不超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3)申报人为我院在读学生,项目申报以非毕业年级学生为主,毕业年级学生不可作为项目主持人,创新训练项目可采取个人或团队申报,团队成员数不超过3人(不含项目负责人),可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队。

(4)每位学生只能以项目参与或主持人身份申报1项项目,往年已结题的个人或团队,当年只能申请高一等级的项目,未按期结题的个人或团队不能进行申报。

(5)每个项目聘任1-2位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项目数不超过3项。

(6)项目申报人根据申报要求,填写申报书,向学院进行申报。

4.项目评审

(1)项目申报负责人填写申报书,指导教师签字确认,提交到学院进行审核。

(2)确立为重点项目的原则上不超过同期项目总数的20%。

(3)每年3月学院组织专家组开展项目评审、立项答辩,通过立项答辩的项目颁发立项书,未通过者不予立项;每年4月学院组织专家组对上一年立项项目开展结项答辩,通过答辩的项目颁发结项书,并给予经费奖励,重点项目2000元,一般项目1000元,未通过者不予结项。

(4)基于立项项目产出的成果(发表本专业学术文章或取得市级及以上比赛奖项),学院视情况给予奖金奖励。

(5)原则上,未通过“筑梦工程”立项的项目不予推荐至学校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5.项目管理

(1)项目执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1 年,且项目负责人应在毕业离校前完成。

(2)项目批准6个月内,项目组须向学院工作小组提交项目进度报告表,由学院组织专家对立项项目的实施内容和进度进行中期检查,学校专家组也将对执行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对项目无明显进展或者存在不诚信问题的项目,应要求其限期整改或停止项目运行。

(二)“筑梦工程”学生创新科研团队

学院从申报项目团队中遴选具备科研创新潜质及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团队,组成学生创新科研团队,参与专门的创新培育教育,作为冲击国家级赛事或奖项的第一梯队。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