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思政学者”2021高端论坛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2021-10-27 11:35:43   文字:   摄影:  编辑:   审核:   浏览次数:

2021年10月23日,由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学者”公众号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思政学者”2021高端论坛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在重庆银鑫世纪酒店召开,论坛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本次论坛以“思想政治教育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主题,收到来自全国110多所高校的220多篇论文,260多位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与会,网络在线观看人数万余人次。



国家级人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李辽宁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习胜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执行主编刘迪,《理论探讨》杂志编辑王华薇,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宣教处副处长余冠军,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副院长何玲玲教授、吴艳东教授等出席理论研讨会。

开幕式由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执行副主任王永友教授主持。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代表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教授致辞,他介绍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中心”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喜迎十九届六中全会之际召开此次理论研讨会意义重大,为广大“思政学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广大“思政学者”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广大“思政学者”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使命担当,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阐释、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他还指出,咨政中心成立7年来在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西南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聚焦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建设等领域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向上级有关部门呈送了40多份高质量的研究咨政报告并被采纳,充分发挥了高校智库的研究咨政作用。



余冠军在讲话中介绍了重庆市教育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中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举办“思政学者”2021高端论坛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体现了广大师生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近年来,重庆高校对标对表中央及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始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聚焦思想引领,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着重抓好理论宣讲、融入课堂教学、抓好研究阐释、建好主阵地;二是聚焦改革创新,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着重抓好“四化”改革、用好“大思政课”、开展共建行动;三是聚焦“三全育人”,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重抓好示范引领、提升民办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四是聚焦素质提升,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着重督促配齐数量、打造发展平台、提高待遇保障,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他还指出,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紧扣国家发展的大事喜事、紧扣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紧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开展了大量调研,撰写了一批有分量的报告,去年和今年都有报告被中办单篇采用,充分发挥了咨政服务功能。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为 2021年度最受欢迎的思政学者、青年思政学者和最受欢迎的系列文章作者代表颁发了纪念证书。

大会主旨报告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以“闪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题,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概括为五个伟大:做出伟大庄严宣告、总结伟大历程和奋斗目标、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提出伟大政治宣示和发出伟大号召。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体现了贯通古今的历史观、与时俱进的时代观、人民至上的群众观、务实求新的实践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的执政智慧,为全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开创新时代伟业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四川大学李辽宁教授以“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为题,从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等相关表述切入,立足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时代背景,深刻阐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形成的基本经验。



安徽师范大学王习胜教授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再思考”为题,进一步厘清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之规定性、差异性与关联性等相关概念,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现状的深入分析,深刻研究和回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新时代以来4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表征及特点。



大会主题发言阶段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玲玲教授主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执行主编刘迪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构建及效能优化研究”为题,厘清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的“体”与“用”的关系、“界”与“域”的关系、“器”与“效”的问题和“量”与“度”的关系。

《理论探讨》杂志编辑王华薇以“《理论探讨》杂志的基本情况与选题策划”为题,就学术论文选题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四点建议,一是问题研究要形成理论构建,二是要关注热点问题、现实问题,三是选题要有突出的创新价值,四是要注意选题规范。

扬州大学唐慧玲教授以“‘我’和‘我们’——当代中国集体主义的理性辨识”为题,探讨了集体利益至上性和个人利益正当性、自我牺牲的限度和条件、“集体”的真实性与层次性、集体主义与人类公平正义等问题。

山东理工大学付安玲教授以“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人学向度”为题,分析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根本目标和实现之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郜志刚教授以“五重向度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重大意义”为题,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历史、理论、实践、政治、世界五重向度上的重大意义。

桂林理工大学张瑞副教授以“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为题,分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张驰副教授以“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要论”为题,阐释了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论特质和时代价值。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晓放以“道路、主体、方法:列宁早期对民粹主义的批判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探索”为题,对列宁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批判民粹主义等思想进行了探讨。

分论坛讨论环节,专家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主题,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大会总结环节,各分论坛负责人就分组讨论情况进行了大会汇报。

闭幕式上,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执行副主任王永友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体现了三个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是“难”。在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够亲临现场参加会议,极其难能可贵,本次论坛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远超上届,收到110多所高校师生的220多篇论文,组织过程十分不易;二是“新”。无论是专家的主旨报告,还是会议代表的主题发言和下午的分论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观点,呈现出许多新视角、新思考,达到了会议交流研讨的目的。“思政学者”公众号推送文章也是立足一个“新”字,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新观点、运用新方法开展研究。三是“实”。参会代表紧密联系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思想工作、理论传播教育等实际开展研讨,“思政学者”最受欢迎系列评选结出果实编辑了《思政精典》,推动了宣传思想、思政课教学、日常思政等工作实践。他表示,热烈欢迎各位代表来年再聚山城,共享“思政学者”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