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重庆市第十五届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两个结合’与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南岸校区明德楼1019天健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11所高校共同主办,重庆工商大学承办。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副院长靳玉军、研究生辅导员黄林及研究生获奖代表霍广涛等6名同学应邀参会。
开幕式上,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致辞。吴文杰在致辞中感谢了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本次论坛的精心筹办,肯定了此次论坛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设4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20周年的大背景下突出“‘两个结合’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的重大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利用这一学术平台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随后,清华大学教授、“马工程”首席专家刘书林作了题为“关于‘两个结合’与文化强国的若干理论思考”的主题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磊教授宣读了重庆市第十五届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获奖名单,获奖代表依次就自己文章进行汇报。重庆工商大学院原党委书记周希贤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原校长孟东方教授、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文丰安教授三位专家对13位获奖研究生代表的汇报进行一一点评,并提出客观、切实的改进建议。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平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教授、学院副院长靳玉军教授先后主持学生主题发言。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霍广涛同学的论文《政党·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范畴、目标指向与良性互动》荣获本次论坛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汇报。他以意识形态的三大依附主体为研究视角,探索如何促进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三者良性互动,阐述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状态和构建理路。
闭幕式由重庆工商大学原工会主席段远鹏教授主持。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明江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呈现问题意识鲜明、主题立意深远、文章质量上乘、参与度广泛四大显著特点。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侯玲教授代表下一届承办单位讲话并进行论坛交接。
据悉,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35篇,其中市内高校论文331篇,市外高校论文204篇。经过论坛组委会、专家评审,并报重庆市教委审定,共评选出一等奖33篇、二等奖61篇、三等奖88篇。学院研究生分别获得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