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抓”强党建、聚智“七新”谋发展、聚力“三化”优治理,推动“一融双高”再迈新台阶。党建工作入选学校十佳党建品牌,本科生第四党支部获批全国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建设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经验受到《光明日报》《重庆日报》推介。
一是抓政治强引领。筑牢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主阵地”,组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第一议题”“跟进学”,党委中心组、领导干部读书班“深度学”,思政课教师、学生代表、科研团队座谈会“研讨学”;组建“专家、青年教师、大学生”三级宣讲队伍,1人入选全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2人入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庆市委宣讲团,青年师生到学校、社区、企业等宣讲40余场;申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1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上好党纪学习教育“必修课”,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研讨,微信公众号推出“‘纪’忆犹新”栏目,以跨校交流、实地研学、纪律党课等不断丰富形式、提升实效。
二是抓基层激动能。实施“重规范、抓督导、强素质、优服务、促活力”五项举措,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党支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召开“五高”建设专题调研会,修订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开展“赛马比拼”,推动“支部书记上讲台”,激发基层党建工作内生动力。本科生第四党支部成为全国第四批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学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奖。
三是抓思政聚合力。扎实推进“红岩精神铸魂时代新人”,获批全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选高校思政工作研究文库、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承办共产党人家风档案展。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严把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考核关。提升党建带团建群建效能,学院党委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工会、教代会工作和统战工作,组织召开学代会,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座谈会、荣休仪式等关注教师发展,重阳节慰问关爱离退休教师,营造关爱师生的良好氛围。
四是抓履责保稳定。学院党委会、专题会多次研究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安全稳定、保密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等工作,修订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签订《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网络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坚持抓早抓小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为学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五是抓示范促提升。积极探索破解“三大难题”,实现“三度提升”,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院本实践。相关成果在第三届全国重点马院书记论坛和教育部思政工作创新中心举办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首届论坛上作经验分享。集成创新“红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凝练“聚焦‘四个融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十度法’把教师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的阵地上”的经验做法,入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