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和本科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实效性;对标对表进行本科专业建设,按照本研衔接要求研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首次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的审核工作;充分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等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内涵式发展能力,进一步发挥全国重点马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强化
1.课程群建设经验不断凝练并示范推广。学校形成的“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的“1+3+6”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根据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地域特点,系统谋划开设“创新理论”“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大国三农”“教育强国”“科技创新”系列课程,形成了六大系列的思政课课程群,要求全体本科生在学期间至少选择其中1门进行学习。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等课程纳入课程群,进一步丰富了课程体系。学校打造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案例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案例库,将作为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轮训的案例进行推广。
6大系列选择性必修思政课 (部分课程)
2.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改革的系统谋划。以教育部巡视整改为契机,对全校思政课建设进行一次系统梳理。结合教育部巡视整改反馈意见,针对思政课教学班级人数过多、思政课教师人数不足等问题,在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教师招聘、退休延聘、校内跨岗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充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推进思政课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模式的落地,逐步有序降低教学班人数。对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形成《2024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针对教育部巡视整改,对照整改要求,系统总结做法,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在对照上位文件、结合学校要求、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西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举措》;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专项工作,形成《西南大学深化“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行动举措》。
思政课专题办公会在马院召开
3.实践教学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与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申报入选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为学校第2家、重庆市第3家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继续开展“一课一品牌”实践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实施“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主题演讲比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继续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覆盖开展赴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北碚柳荫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国情调研社会实践汇报展示活动。推动《千秋红岩 信仰力量》情景式思政大课常态化巡演,在北碚校区、荣昌校区、附属中学进行专题演出,得到广泛好评。
西南大学第四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决赛
研究生思政课实践调研展示
《千秋红岩 信仰力量》情景式思政大课巡演
4.思政课建设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1项,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2项、研究专项2项、一般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1名思政课教师入选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思政课教师获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思政课教师获重庆市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重庆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等;新增获批重庆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室各1项;5名教师获得2023-2024年度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学校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的两部作品均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的两件作品均获得二等奖,实现了参赛作品全部获奖的新突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
部分教改项目清单
思政课教师获重庆市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专业建设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5.思政专业四十年风雨兼程再出发。作为全国首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学校2024年隆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40周年系列活动。4月12日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40周年”座谈会。5月18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40周年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学校举行,来自1984年首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12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期刊杂志社领导、本次研讨会征文入选者、学院师生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实现全国首批12所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大团聚,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40周年座谈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40周年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6.对接国家战略实施本研衔接。思想政治教育本研衔接国家公费师范生2024年首届招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在结合原思想政治教育(公费师范)和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研衔接国家公费师范生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经过充分调研、专家论证、学校答辩等环节,最终确定。同时,做好今后三年本研衔接的过渡工作,首批自愿选择本研衔接的2021级公费师范生顺利实现无缝对接。
本研衔接方案专家论证会
7.开展马理论专业首届授位审核。顺利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首届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综合提升,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理论综合素养、科学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邀请全国首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高校专业建设负责人进行审核,人才培养得到校内外专家一致好评。
8.专业建设成就显示度不断增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学生在第十三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中斩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1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重庆市本科专业监测评估中位列第一等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各项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
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示范引领
9.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重庆)不断做实做强。依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中心等平台,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来校指导开展“两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活动联合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渝中区教委、沙坪坝区教委、北碚区教委、重庆市教科院以及市内中小学等,共同开展教学研讨。联合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等开展召开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开展“少年追梦更自信”大学中学联动主题活动。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录制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的一体化示范课程,并上报教育部。
“两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
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和经验交流
10.全国高校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开展系列活动。依托集体备课中心平台开展全市思政课集体备课,编写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报告并报送教育部。联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邀请教育部教指委专家莅临指导,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全国备课研讨会,采用专家主讲、教学展示、经验分享、分组交流等方式围绕课程教学开展研讨。联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文化教育共同第二届川渝红色文化教育论坛暨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交流研讨会,聚焦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开展多校联合备课活动。
多校联动集体备课会
第二届川渝红色文化教育论坛暨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交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