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上,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及学生特设党支部第七期专题讲座——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技巧分享会在学院501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期专题讲座邀请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彭均、廖小丹和刘云彬三位博士做学术经验分享,讲座由学术部副部长肖洋主持,研读团全体成员、学生特设党支部成员、学院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讲座伊始,廖小丹博士从论文选题、论文写作与规划、论文修改、论文投稿四个方面向同学们分享了经验。她指出“好的选题就成功了一半”,论文选题要紧追时代热点,关注兴趣领域,避免大而不当、大而空的问题。她强调,我们要树立问题意识,基于问题做研究,呼吁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带有问题意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目标规划,拒绝套路学习,提高写作效率;论文写作要加强与学界的对话,加强论文学理性、创新性。
随后,刘云彬博士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写作的成长经历。她以自己研究生阶段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为例,分析了自己如何一步步将文章精雕细琢的方法与经验。她指出,我们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树立“怎样去学习”的方法论,在自己的路上,把自己的路走好。接着,她向同学们建议,在研一、博一阶段要做好学科积累,通过阅读期刊论文,积累专业的话语体系,同时也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梳理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做好读书笔记。
然后,彭均博士向同学们分享了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的相关经验。他指出,文章是供他人阅读的,写作时必须设身处地地为读者考虑,尽力提高论文的可读性与吸引力。他强调,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结构的整体排布,文体、术语的使用,以及文献的规范引用等,遵从写作规范,做到文字精炼和重点突出,认真构筑论文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结构严谨的整体。最后,他提出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营造学术氛围,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共同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讲座的最后,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了“大小论文的写作区别”、“论文写作的思维局限”等问题,三位博士根据自身的写作经历和学习心得,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丰富了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的经验,对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的标准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本次专题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