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研行万里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二】我院研究生“‘柱’力乡村,‘益’言为定”实践队赴石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7-12 14:45:25   文字:史家宁   摄影:刘心如  编辑:黄林   审核:刘东升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共谋乡村振兴善治良策,助力乡村振兴,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柱’力乡村,‘益’言为定”实践队于7月1日至2日赴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开展“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宣入党誓言,葆初心使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回溯党的光辉历程,形塑青年党员的使命担当。实践队将重温入党誓词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开端。7月1日上午,在到达华溪村后全体队员率先行至初心小院,佩戴党员党徽,面向党旗肃立。在杨慧景同志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词彰显着实践队全体党员对党的一片赤子之心。宣誓完毕后,为表达对老党员的崇高致意,实践队来到初心小院的村民住处对老党员同志进行走访慰问。实践队队员们询问其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并对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忠诚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作风表示崇高敬意。具有30余年党龄的马培清同志所言“共产党的政策好,村子就能发展得好,老百姓的生活才更好”,再次让实践队的成员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力量与人民群众对于党的依赖和信赖,全体队员纷纷表示,自己作为党和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拿好“接力棒”,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意志,对标党员要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展现青年学子新担当、新作为。

E220C  ED599

观村情民意,感善治良策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全面打响。八年征程中,我们党如期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切身感受国家脱贫政策的磅礴伟力,体会其物质成就与精神硕果,7月2日上午,实践队来到脱贫村民谭登周的家里,对谭叔叔进行关怀慰问。队员们通过走访,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来,谭叔叔的现实诉求解决过程、生活境遇改善情况、未来规划愿景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了解。谈及惠民政策,谭叔叔感慨道“如果没有国家的医保政策,我坟头上的草可能都这么高了。”自2018年3月遭遇工伤后,长期的医药费支付成为了谭叔叔最大的伤痛,16万的医药费令他一度丧失生活的希望,但在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如今谭叔叔的旧疾不但痊愈,还通过养殖、种果木等渠道,每月均能获得一笔可观收入。谭叔叔的脱贫故事虽只是我党脱贫攻坚奋斗史中的短短一篇,却让队员们深深感到在党中央落实落细各项惠民政策中所传递出的“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19E114  C1953

暖留守童心,话青年议题

7月2日下午实践队在驻村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以留守儿童为对象,于华溪村青少年之家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旨在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对于外部世界的陌生感,引导其永葆纯真底色,拓宽视野,用心用情感知世界,自觉努力学习。实践队队员以辅导功课、做划拳游戏、共同绘画等方式拉近与留守儿童的情感距离,而后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成长困惑、未来理想等方面进行了询问,并在后续与社会工作者共同举行的座谈会中,结合参观华溪村实感、大学生就业现状、青年成长盲点等话题对其进行回应引导。同时,实践队队员鼓励孩子们要依托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发挥潜力,锚定目标,珍惜少年时光,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

  

至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柱’力乡村,‘益’言为定”社会实践队“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实践既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次切身体验,也是一次集青年劳动教育、赓续红色精神、感受田垄文化、调研村情民意于一体的行走大思政课堂。实践队队员们用眼光观察村情民意,用脚步丈量乡村每一寸变化,用心感悟党中央伟大的决策部署与因地制宜保障民生作出的巨大努力。表示将在“马”言“马”,认真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注重躬身实践,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F8F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