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及学生特设党支部2023—2024学年第一期学术交流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学术交流会在十教306举行。
本期专题讲座邀请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明副教授作为指导老师,罗心怡、郑森木、贾永仪、杨慧玲、启晨五位同学进行主题分享,学术交流活动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团长艾力坎木江•艾合塔木主持,来自各个学院的少数民族同学代表、研读团全体成员、特设党支部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旨在通过以不同视域的学科背景出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好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也借此机会加强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情感。
第一位进行主题分享的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罗心怡同学,她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概念和内容两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对命运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经济共同体意识、文化共同体意识、社会共同体意识等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阐释。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郑森木同学向大家分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与铸牢路径。他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中。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义与生成逻辑,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教育学部的贾永仪同学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出发,与大家分享了她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看法。她从自己的专业学习出发,向大家分享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并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确定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
心理学部的杨慧玲同学从心理学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看法,她认为要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激发自我意识、发挥学校积极作用等形式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各民族青少年要行动起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更好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生根发芽。
新闻传媒学院的启晨同学从新传学子的身份出发,从宣传方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自身的看法,她认为作为新传学子应当要学好理论和实务知识,宣传好党的民族方针政策,更好地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在总结环节,宋明老师点评了五位同学的发言,并结合五位同学的交流内容,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在场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宋明老师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靠中华各民族共同铸牢。其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根据专业所学,既关注现实也要研究相关历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命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最后宋明老师指出要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规律,积极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学术宝藏。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