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特色和优势,7月7日至9日,学院“寻风”实践队赴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开展了以“寻乡村振兴足迹,感民族文化遗风”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一、寻新寨致富之路,悟五大振兴之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寻风实践队于7月7日-8日赴新寨村寻找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一)冰糖橙里出新路——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7月7日上午,实践队队员在与新寨村监委会主任刀星铭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新寨村敢想敢试,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褚氏农业学习橙子种植技术与工作经验,坚持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先行示范、群众团结辐射带动,村内大部分农户都走上了冰糖橙种植之路。2021-2022年,新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0万以上,冰糖橙成为了新寨人的“物质+精神”双富裕的金果果。
图1 实践队成员采访村监委主任刀星铭
(二)一盆小花改陋室——文化振兴
7月7日下午,实践队参观感受了新寨村的村风村貌。刀星铭主任重点介绍了为保护传统村落特色、加强民族团结特意开展的特色文化工程——“美丽庭院”。在物质文化方面,新寨村立足村庄自然禀赋和文化元素,在村民房屋前后打造“三园”,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在精神文化方面,开展“七个一”行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群众生活中,扎根在群众心中。
图2 实践队成员采访新寨村村民
(三)党建引领促发展——组织振兴
新寨村的成功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在党的领导下,新寨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三个一”新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新寨村将不断改进提升党建工作,把群众组织团结起来,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图3 实践队成员与村监委主任刀星铭在村委会门口合照
(四)绿色发展取长效——生态振兴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的本底。新寨村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发展农业种植,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拆除整治“两违”建筑,盘活闲置土地、优化资源利用,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图4 新寨村村口
(五)抓好关键一招,完善人才队伍——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刀星铭主任向实践队介绍新寨村近几年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人才队伍不够完善,人才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未来新寨村人才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吸引人才,以本地人才为基础,梯队式引进人才,从易到难,逐渐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已有人才的培养,盘活人力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
图5 实践队队员在新寨村村口合照
二、身入“花腰田间”,感悟地方特色中的民族团结
2024年7月8日-9日,实践队分别前往土锅寨和花腰田间,正式开启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民族团结”篇。
(一)走土锅寨:于土陶工艺中悟民族繁荣
7月8日,实践队体验了傣族土陶特色工艺。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扶持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土陶工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傣陶传承人手中小小的一捧泥土承载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与浓厚的傣族文化。
图6 实践队成员参观傣陶工作
(二)游“花腰田间”:体验民族团结致富路
7月9日上午,实践队参观了花腰田间。花腰田间营销部经理讲述了传统傣族与现代傣族的联系与区别,小队成员不仅了解了傣族的历史,还通过观摩学习傣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造过程体验了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切身感受到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创造性成果,并立志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做好民族团结互助的坚守者、推广者。
图7 陶女士为实践队队员讲解傣族服饰
(三)品花腰歌酒:体验花腰傣人文风情
7月9日下午,实践队全体队员来到戛洒风情步行街,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手抓饭、扫把茶。走进花腰傣人民的生活,品尝食物的独特风味,体验舞蹈的热情洒脱,饮下花腰傣的好客美酒,在与花腰少女的深度交流中,实践队成员越发了解其特色文化。
图8 实践队成员与花腰傣姑娘合影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总结了此次实践的经验和收获,纷纷表示此次戛洒之行真实了解了当地的民情,深刻领悟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内涵,也发现了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队员们希望与当地特色村镇搭建起长期交流实践平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在社会大舞台上提升素养,助力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马院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