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五年来,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紧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机遇,切实推进思政课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特推出西南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系列风采展示。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将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落细落实到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之中,注重内涵式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教学团队整体情况:涵盖学科广,专业基础厚
教学团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三个学科的人才队伍,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强,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8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
团队人才济济,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1人,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1人,青年巴渝学者3人。团队中1人入选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4人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教指委委员。
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追求实效
教学团队扎根教学一线,积极创新探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特色突出。
线上线下教学更灵活。教学团队建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线上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涵盖了学生自主学习全要素,线上课程获得了西南大学自主建设线上课程的认定,为申报一流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践教学生活化。教学团队坚持思政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出了特色突出的“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吸引学生体验无处不在的辩证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增强了思政课程趣味性和亲和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层分类教学更优化。团队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利用集体备课的机会,将研读大学教材与高中教材结合起来,探寻如何实现知识教育的螺旋式上升和世界观培养的逐级深化。团队积极探索分类教学,基于文科、理工农科、艺体类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
三、教学团队教研成果:特色突出,成绩斐然
教学团队承担并完成了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团队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教学模式,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讲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等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类著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课”教学设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设计》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类著作,为推广教学改革提供了范本。
团队中1人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1人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3人入选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人入选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
教学团队参加教学比赛成绩斐然,1人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人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3人荣获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荣获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人荣获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大赛一等奖。
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论文获得重庆市优秀毕业论文4人,指导“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政治学科教学能力测试一等奖2人,2人指导教育部教指委“大学生讲思政课”获全国二等奖。
教学团队注重加强理论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思政专项5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翻译类著作和教研类著作二十余部,理论研究有力支撑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