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思政学者”公众号创办十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教育强国建设中提升思政引领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9月29日,由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西南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学者”公众号共同主办的“‘思政学者’2025重庆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召开。论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提升思政引领力”为主题,共收到来自全国近300所高校、党校、社科院等单位的近700篇论文。近10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科技大学冯刚教授,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西南大学黄蓉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秦刚教授,武汉大学项久雨教授,兰州大学王学俭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习胜教授,四川大学李辽宁教授,湖南大学吴增礼教授,武汉大学杨威教授,云南大学李维昌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杨威教授,以及媒体支持单位《理论视野》《思想战线》《理论探索》《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辅导员》等期刊主编、编辑出席开幕式。
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邹芙都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向与会代表通报了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开幕式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主持。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王刚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
今年是“思政学者”公众号上线运营十周年,根据十年来“思政学者”公众号的文章推送情况,共评选出20位“十年最具影响力思政学者”。大会为与会的冯刚教授、骆郁廷教授、黄蓉生教授、王树荫教授、王学俭教授、项久雨教授、燕连福教授和杨威教授颁发“十周年最具影响力思政学者”证书。
论坛上午第一阶段: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刚教授以《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中增强思政引领力》为题作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骆郁廷教授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引领力》为题作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树荫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为题作主旨报告。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理论视野》主编秦刚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进程和经验启示》为题作主旨报告。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蓉生教授以《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政引领力的三维审思》为题作主旨报告。
论坛上午第一阶段的主旨报告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周琪教授主持。
论坛上午第二阶段: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久雨教授以《交往与思政》为题作主旨报告。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学俭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作主旨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以《关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增礼教授以《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发展模式、结构图式与实践范式》为题作主旨报告。
西南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显良教授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
论坛上午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由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执行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友教授主持。
论坛下午第一阶段: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辽宁教授以《意识形态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解读》为题作主旨发言。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习胜教授以《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归属》为题作主旨发言。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威教授以《思政引领力的知识根基》为题作主旨发言。
《思想战线》主编、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维昌教授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创新的思考》为题作主旨发言。
西南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靳玉军教授以《新时代思政引领力提升的人学向度》为题作主旨发言。
论坛下午第一阶段的主旨发言由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韩云波教授主持。
论坛下午第二阶段:《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威教授以《出场逻辑、规律叙事与比较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学理阐释的三重向度》为题作主旨发言。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东坡教授以《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迁与优化》为题作主旨发言。
大连理工大学梁大伟教授以《DeepSeek赋能伟大建党精神传播:功能优势、风险样态与优化路径》为题作主旨发言。
桂林理工大学党委武装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瑞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生成与时代使命》为题作主旨发言。
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馆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艳东教授以《透视“现代化”=“西方化”的内在悖理》为题作主旨发言。
论坛下午第二阶段的主旨发言由《高校辅导员》执行主编黄立清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设置了“中国式现代化青年学者论坛”“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者论坛”两个分论坛。其中,“中国式现代化青年学者论坛”由《理论探索》编辑吕晓斌主持。
武汉大学章成副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涉外法治解读》、四川大学孙文飞副研究员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的生成逻辑、系统架构与效能释放》、湖北理工学院李建礼副教授围绕《使命型政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理路》、武汉东湖学院朱光亚副教授围绕《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桂林理工大学刘颖洁副教授围绕《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湘潭大学讲师潘明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袁尧围绕《复杂系统视域下教育强国“六力”的结构样态、理论特征与实践路向》、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赵万里围绕《“情”驭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情感叙事的价值意蕴、运行机理与实践策略》、西南大学讲师谭艳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由劳动之维》依次作分论坛发言。
“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者论坛”由《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马程主持。
中国矿业大学王慧副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变迁逻辑及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青副教授围绕《数智赋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贵州民族大学刘小文副教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中山大学助理教授赵悦彤围绕《理论与实践:智能传播时代思政课“精准叙事”体系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张夏蕊围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交往》、西南石油大学讲师李卓围绕《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重要论述的四重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徐心怡围绕《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研究》、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于海思围绕《面向数智时代的青年“道德判断力”重塑:困境诊断与路径建构》、西南大学讲师刘丹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三重文化底蕴》依次作分论坛发言。
论坛总结及闭幕式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丰教授主持。
王丰教授宣布获奖论文名单。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300所高校、党校、社科院等老师、学生近700篇文章。经过评委会匿名评审,中国人民大学徐心怡等1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吉林大学于海思等28名同学获得二等奖,长安大学韩潇宁等46名同学获得三等奖。
闭幕式上,咨政中心执行副主任王永友教授对本次论坛筹备、组织等工作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大会体现出四个特色。一是继续坚持高端办会。本次论坛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多家媒体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二是继续坚持专题办会。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提升思政引领力”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三是继续坚持品牌办会。“思政学者”公众号创办十年来,共推送文章2600篇,粉丝10万,已成为被广大专家学者、老师学生广泛认同的学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四是继续坚持合作办会。本次论坛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指挥、协调,工作团队团结、协作、有序、高效,为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根本保证。
来源:思政学者
初审:陈深洁 罗灵玲
复审:王珏
终审: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