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月18日第四届“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通知发布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积极响应,踊跃投稿。截至2025年7月10日,主办方共计收到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的150余篇论文。经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委对投稿论文进行认真严格地初审、复审和终审,最终共有110篇论文入选本届论坛。现将名单公示如下:
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工作或学习单位 |
1 |
宋建丽 |
技术封建主义“逆向性”隐喻下的“帝国化”趋势与风险挑战 |
天津大学 |
2 |
谢亚洲 |
《回到马克思》(第二卷)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奠基 |
兰州大学 |
3 |
吴 静 |
构建“韧性关节”:平台资本主义吸纳形式的复杂性反思 |
南京师范大学 |
4 |
何小勇 |
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结构主义重释 |
西北政法大学 |
5 |
陈文斌 |
回到马克思:重估亚当·沙夫的符号学思想 |
电子科技大学 |
6 |
邓雄雁 |
数字资本主义空间生产逻辑的批判 |
贵州师范大学 |
7 |
张钰、李静晶 |
斋藤幸平“去增长共产主义”理论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新阐释 |
西北师范大学 |
8 |
苗翠翠 |
数字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分析逻辑与理论效应 |
四川大学 |
9 |
朱光亚 |
马克思的指令:幽灵、驱魔与历史的终结 |
陕西科技大学 |
10 |
卢艺 |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重塑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 |
11 |
姜淑娟 |
媒介技术的竞速逻辑及其哲学反思——基于保罗·维利里奥的“竞速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12 |
胡耀辉 |
“结构”与“形势”:对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再思考 |
中国人民大学 |
13 |
刘 歆 |
生命政治治理术的演进逻辑与超越向度——以资本形态的变化为线索 |
南开大学 |
14 |
李 江 |
“使真者”角色的历时性逻辑局限 ——研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南京理工大学 |
15 |
李晶文 |
意大利学者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重释研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6 |
付英娜 |
对技术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基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治理及其理论误区的考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7 |
肖宛直 |
真理身体对自由身体困境的回应——基于巴迪欧与萨特两种身体理论的考察 |
上海大学 |
18 |
李运庆 |
“找乐子的暴政”:数字时代消遣异化现象的三重症候、内在根源与扬弃理路 |
聊城大学 |
19 |
叶锦华 |
从“商品拜物教”到“主体拜物教”:数字时代消费主体异化批判 |
闽南师范大学 |
20 |
曹龙凤 |
数智时代的社会注意力危机与应对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21 |
王娟娟 |
重建当代全球秩序规范性——基于莱纳·弗斯特正义批判理论 |
河南农业大学 |
22 |
王 仪 |
数字化语境中西方左翼的现代性批判的再审视 |
厦门理工学院 |
23 |
吴金泽 |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班牙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蠡析 |
吉林大学 |
24 |
周明鹏 |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算法正义”的命题证伪 |
东北师范大学 |
25 |
陶文飞 |
数字时代的霸权机制与救赎尝试:韩炳哲精神政治学思想及其理论局限 |
东北师范大学 |
26 |
王冬阳 |
可理解性:自然再魅的现象学分析 |
中国人民大学 |
27 |
赵家胤 |
阶级意识概念的嬗变——基于青年卢卡奇政治转向的考察 |
中国人民大学 |
28 |
陈安雪 |
意大利工人主义的思想演进——从“社会工人”到“诸众” |
中国人民大学 |
29 |
崔 晋 |
后现代社会个体主体的异途——再论阿格妮斯·赫勒的主体性观念 |
武汉大学 |
30 |
马小月 |
现代性的悖论与超越——赫勒现代性理论的本土化反思 |
武汉大学 |
31 |
马靖涵 |
生命政治视域下资本权力的运行机制研究 |
黑龙江大学 |
32 |
王禹霏 |
重思卢卡奇解读模式的转折——《莫泽斯·赫斯》的文本价值 |
黑龙江大学 |
33 |
张翔、戴雪红 |
资本主义父权制的终结何以可能? —基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者玛丽亚米斯的“冰山”隐喻 |
南京大学 |
34 |
黄奕采 |
日常生活的操控与解放:列斐伏尔视阈下“需要”的异化诊断与价值重构 |
西北工业大学 |
35 |
沈守涛 |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此在”的媒介化生存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36 |
叶仕杰 |
杜契克的体制内长征理论及其现实影响——通往社会主义的可能路径 |
天津大学 |
37 |
陈浩东 |
陌生人的隐喻:齐格蒙特·鲍曼的自我与他者 |
四川大学 |
38 |
陈文祎、岳爱武 |
符码·欲望·乌托邦:数字游戏中意识形态的生成、运作与救赎 |
上海大学 |
39 |
林海璇 |
“神圣-世俗-再神圣”:意大利“宣言派”对“平民主义”的激进阐释和当代创新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40 |
吴帅、包大为 |
作为类比的批判:“技术封建主义”的洞见及其局限 |
浙江大学 |
41 |
何永悦 |
数字资本主义与人的异化问题反思——基于马克思“机器论片段”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2 |
牟 勇 |
奈格里、哈特生命政治理论的马克思批判正义观构境 |
西南大学 |
43 |
张子扬、张扬 |
“从灵魂药学到算法操控:“脑腐”形而上学的技术政治学批判 |
西南大学 |
44 |
李海梅 |
霍克海默权威批判理论的多维透视及其当代启示 |
西南大学 |
45 |
张金权 |
论马克思性格面具概念的批判性内涵及其理论效应 |
西南大学 |
46 |
李琳枫、邓博军 |
技术封建主义“云地租”的资本主义本性——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考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7 |
鲁婧雯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命政治批判”思想探析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8 |
董屹泽 |
从物塑性到技术恋物癖:数字交互界面的哲学反思 |
南京师范大学 |
49 |
刘 畅 |
跨越叙事幻象:人工智能迷思的本质窥探及解蔽之路 |
上海大学 |
50 |
孙 静 |
耶吉对异化概念的重构与困境 |
海南大学 |
51 |
徐艳华 |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潜能”之思——基于阿甘本的潜能存在论 |
广西大学 |
52 |
钮翔宇 |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合法化危机的阐释与研究 |
上海师范大学 |
53 |
陈雨坪 |
“抽象劳动”与同质化的社会图景——论普殊同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悲观论实质 |
北京大学 |
54 |
丁义峰 |
"从自发哲学到非哲学:理论的战场、形势与赌注 ——论阿尔都塞哲学的三重辩证运动" |
中国人民大学 |
55 |
肖潇雨 |
试析奈格里与哈特《大同世界》中的“革命组合”论 |
中国人民大学 |
56 |
李星汉 |
重解革命话语的历史哲学框架:在卢卡奇和阿尔都塞之间 |
中国人民大学 |
57 |
高海洋、黄泽清 |
马克思生产方式思想中结构与要素的辩证运动——兼评阿尔都塞晚期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思想 |
中国人民大学 |
58 |
王 宇 |
塞德里克·迪朗的技术封建主义理论研究——硅谷共识的悖谬式发展 |
黑龙江大学 |
59 |
李静乐 |
鲍曼“新穷人”思想的伦理批判研究 |
黑龙江大学 |
60 |
范俊翔 |
霸权理论的起点:历史与哲学双重逻辑下的“从属者(Subalterni)” |
复旦大学 |
61 |
贾 琦 |
所有制的纠缠结构:关于“历史分化-帝国形式-共产主义”的社会历史构型 |
武汉大学 |
62 |
崔永庆 |
耶吉生活形式批判的生成逻辑——从关系主体性到规范性社会批判的理论进路 |
北京师范大学 |
63 |
刘隽杉 |
“马克思主义的谢林”与“先验唯物论体系” ——恩斯特·布洛赫的思辨唯物主义构造及其先驱性影响 |
北京师范大学 |
64 |
荆靖媛 |
从凝神对看到触觉唤醒:围绕《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探问本雅明对中国画的“进入”与“离开 |
北京师范大学 |
65 |
赵昱翔 |
用户活动还是数字劳动——基于马克思生产性劳动理论的辩正 |
天津大学 |
66 |
谭凯天 |
数智时代背景下的新型生态帝国主义批判——基于福斯特“生态帝国主义批判”理论展开 |
天津大学 |
67 |
薛芳琦 |
平台资本主义空间剥削的新变化及其批判 |
天津大学 |
68 |
黄妍珺 |
从机器工厂到数字“铁笼”:资本权力规训机制的双重演进逻辑 |
南京大学 |
69 |
邹锐波、余成栋 |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思想及其意蕴 |
哥本哈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
70 |
王 佳 |
从异化到共鸣:基于罗萨共鸣理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71 |
吴易宸 |
数字资本主义中消费与情感耦合的内在逻辑及其现象批判 |
中国传媒大学 |
72 |
方凤带 |
劳动与主体解放: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阈中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
东南大学 |
73 |
黎心韵 |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对帝国论的知识再生产 |
东南大学 |
74 |
戴文硕 |
从神圣体验的消逝到神秘体验的复归——论本雅明的“灵光”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当代阐释 |
四川大学 |
75 |
凌 然 |
生命政治视域下的治理术幽灵:从法国大革命的财产秩序到新自由主义的例外空间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76 |
刘佳伲 |
为什么世界不存在?——马库斯·加布里尔意义场本体论的偶然性维度初探 |
西南大学 |
77 |
罗国梁 |
当必然性崩塌之后:梅亚苏如何为无根基的世界构建正义? |
西南大学 |
78 |
叶春辰 |
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属性的三重界定及其当世价值 |
西南大学 |
79 |
陈芯妍 |
论梅亚苏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挑战及其理论限度 |
西南大学 |
80 |
阿依宝塔·沙玛尔汗、张敏琪 |
非物质劳动的异化及其扬弃研究———基于哈特与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理论 |
新疆大学 |
81 |
陈睿辰 |
法律形式的“总体性”方法与政法——卢卡奇和帕舒卡尼斯共享的法律分析 |
武汉理工大学 |
82 |
郭盛钧 |
论平台资本主义下无产阶级身份认同危机 |
华中师范大学 |
83 |
张瑞英 |
表象·解构·跨越:“算法黑箱”的资本逻辑透析及社会主义治理进路 |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
84 |
马 俊 |
技术异化与生态解放:高兹生态学下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及数字社会主义构建 |
西北大学 |
85 |
黄 熳 |
浪漫主义式地对抗与批判《启蒙辩证法》的“同一性”问题 |
苏州大学 |
86 |
蓝天翔 |
社会主义异化理论:弗兰尼茨基对马克思异化问题的延展 |
华南师范大学 |
87 |
郭云峰 |
生活的景观与意义的荒漠——青年痴迷网络微短剧的现实表征,缘由机理与治理策略 |
安徽大学 |
88 |
王建又 |
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下数字社会主义何以可能 |
广西师范大学 |
89 |
秦 桐 |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再现实化”?——从霍耐特和齐泽克的不同取径谈起 |
山东师范大学 |
90 |
周文鑫 |
唯物史观视域下西方左翼数字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与反思 |
西北师范大学 |
91 |
张玉莹 |
哪吒的算法牢笼:数字资本主义的文化剥削与社会主义重构 |
西北师范大学 |
92 |
王 博 |
数字资本逻辑批判的三重维度 |
西北师范大学 |
93 |
孙 快 |
劳动正义语境下数字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西北师范大学 |
94 |
刘 博 |
数智时代共产主义物质基础的技术重构与制度突围 |
西北师范大学 |
95 |
闫 婧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中数字劳动的概念解析、内涵特征及其本质透视 |
西北师范大学 |
96 |
潘娇娇 |
批判性考察数字拜物教的三重逻辑维度 |
西北师范大学 |
97 |
马怡娜 |
“对象化”与“异化”: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判转向 |
西北师范大学 |
98 |
邵宝霞 |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异化导致的意识形态的纷扰及其对策 |
西北师范大学 |
99 |
史宇童 |
创作-批评:以断片思维为轴心——从阿多诺评本雅明谈起 |
河北大学 |
100 |
雷 佳 |
从实体到情动:德勒兹对斯宾诺莎身心观的动力学重构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01 |
崔国星 |
论乔恩·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兼论第二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转向 |
湖北大学 |
102 |
任嘉乐 |
“物化”逻辑产生的价值困境及其出路——反思卢卡奇从“价值解构”到“价值重建”的批判路径 |
西北政法大学 |
103 |
罗世承 |
神圣暴力与弥赛亚时间的内在冲突——基于阿甘本《论暴力的界限》的文本解读 |
西南政法大学 |
104 |
崔贺尧、张志韬 |
西方左翼思潮中的革命话语 |
清华大学 |
105 |
王培赫 |
自然与历史的辩证交织——论阿多诺的“自然历史理念” |
武汉大学 |
106 |
徐曼琦 |
从“独白”到“承认” ——论霍耐特对康德道德实践哲学的重构 |
华南师范大学 |
107 |
张宸烨 |
论马舍雷对斯宾诺莎哲学“过度决定”机制的解读——兼与阿尔都塞“多元决定”的矛盾观比较 |
辽宁师范大学 |
108 |
房韵昕 |
异化理论的双重困境与耶吉式重构 |
西北大学 |
109 |
李洎頔 |
从存在的单义性到解放实践:德勒兹对斯宾诺莎哲学的重构及其反现代性意涵 |
济宁学院 |
110 |
冯奕挺 |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解放性启示 |
山西大学 |
友情提示:
1.本次论坛收到的投稿论文整体质量较高,部分未入选论文亦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经过细致修改后仍具备发表潜力。此次未能入选的原因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论坛主题关联度不足;同一研究方向投稿集中,进行严格遴选;论文在论证逻辑或技术细节方面尚需完善等。因会议接待能力所限,不得不遗憾地对部分论文做出取舍。衷心感谢所有投稿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期待未来能与各位同仁开展更多学术交流。
2.本次公示的期限是7月15日—7月20日,在此期间,如果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联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笑宇(电话:13940390275)。
3.7月15日开始,主办方将在2天之内以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入选论文的作者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入选论文的作者可再次修改和完善论文,为论坛期间的交流和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4.7月25日之前,请所有入选论文的作者将修改好的论文和会议回执发送给张笑宇(电话:13940390275;邮箱:915139673@qq.com),由于时间紧迫,请大家积极配合,务必不要拖延。论文注释格式严格参照《哲学研究》的格式,论文字符总数请控制在14000以内,文章结尾处要留下自己的姓名、工作或学习单位、职务、职称、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信息,以便主办方做好相关会务接待工作。
5. 会议费用: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与会专家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6. 联系人: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笑宇(电话:13940390275;邮箱:915139673@qq.com)。黄其洪(电话:18323439585;邮箱:huangqihong_79@126.com)。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乔恩(电话:15214098296;邮箱:306114833@qq.com);马俊峰(电话 :13919947859;邮箱:mjf7890@126.com)。
特此公示。
(附加说明:主办方将邀请20余位国内学界在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专家和10余家著名期刊杂志社、出版社的编辑参会,其具体名单,我们将在后续的会议议程中公布,敬请大家期待!另外,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本次论坛的实际举办地由原定的甘肃省敦煌市华夏国际大酒店变更到兰州西北师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给您造成了不便,敬请原谅!)
主办单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2025年7月15日